分卷阅读328  单身女子保命日常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dmbook.cc/110122/328.html

陈月洲烦躁地搓了把脸。

真正让安汐羊和她的家人陷入绝望的不是崔初原, 是连续三次的逃亡、无数次的求救, 却依旧无法挣脱黑暗,且孤立无援的现状。

她的经历和韩佳梅的经历,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问题的答案----

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下, 为什么依旧有无数女性被家暴后不愿意逃离家暴环境。

其一,不认为是家暴。

韩佳梅是典型,这在不发达国家、男权主义国家和受封建文化影响颇深的国家都比较常见。

如果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从思想上不加强引导和矫正, 这样的思维模式不止会坚持三十年五十年, 三百年、五百年都有可能。

其二,思想上的控制和孤立。

韩佳梅依旧是典型,本身意识上受封建千年不平等思想的约束,没有支持和保护自己的父母作为后盾,被糟糕的氛围所吞没, 画地为牢难以从其中挣脱出来。

太过于重视婚姻关系而忽略人际交往重要性的人, 很容易把婚恋对象当作是唯一,脱离社会与社交。

人类的社交性一旦消失,思想缺乏碰撞, 思维便会陷入僵局。

当对象以“我是男人,是一家之主,所以我的行为是正确的”这样“家暴合理化”的诱导式思想试图控制女方时,女方很容易上钩。

且男性后续会通过制造矛盾----指责女方失职,先在女方心里打下“我对你不满,你有错要改正”的引导女方认为自己有错的心里状态,其次制造导索----拳打脚踢的因果合理化,再之后蜜月期的道歉----虽然错在你但我还是道歉了。

虽然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样的逻辑可笑又幼稚,但当人类身处其中的时候,便很难发现问题。

就好像小的时候,父母为了让孩子考更高的成绩,会在面对拿了85分的孩子时说:“这个分数勉强还行,但下次比这个低的话要打屁屁了。”对于父母而言这不过是想要鼓舞孩子的无心之话,可是,这样的话却对孩子起到了家暴的初阶段----震慑心理。

之后当孩子考了比85分还要低的84分时,孩子会本能地害怕、胆怯,如果这时候父母出手殴打孩子,孩子很容易产生一种“理所应当会挨打”的“家暴正当化”心理,而并不会思考和同父母争吵“为什么84分就要打我”。

之后如果父母给孩子买了糖果,孩子瞬间会喜极而泣,产生“妈妈原来还是爱着我”这样的想法。

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利于父母管理孩子,但长此以往下去,也更利于别人管理你的孩子。

其三,经济能力低下和担心孩子的成长。

韩佳梅仍然是典型,除过一些已经把平权作为法制和政zh;上纲上线提出的国家以外,至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大部分国家依旧广为存在男高女低的收入情况,甚至有部分家庭女性是零收入。

这样的想法来自于很多方面。

比如,封建心理----打心底认为女性就应该回归家庭相夫教子;

避世心理----害怕社交和面对社会而产生的一种逃避心态;

懒惰心理----就是不想出门工作也不想承担责任;

不平衡心理----对姓氏权等男权特有优待权的厌恶,导致的“男的不比我收入高凭啥剥夺我或者我孩子的姓氏权”这样的心理等。

然而,在没有体制的保护下,自愿成为无法养育自己的一方是一种类似于赌博的行为。

收入低下将意味着脱离家暴者的妇女将很长一段时间难以在经济上缓过神来,甚至如果家暴者抛弃孩子的抚养权,被家暴妇女很可能一时间面对带着孩子露宿街头的危险。

再加上人口;i稳,大肆渲染“有父有母的教育最好,单亲家庭很可怜”的气氛,许多人真的会产生“单亲家庭会不会害了孩子”的想法。

其四,打击报复比例极高。

这是安汐羊和她的家人现在所面对的问题之一。

就国内对家暴案件的调查而言,家暴后,被家暴者说出“我要离开你”这样的话之后,遭受报复的机率是极高的。

家暴导致的杀人惨案中,因为报复而出现的人身伤亡案件更是数不胜数。

追其理由,是因为存在家暴行为的人多有一份不健全的心理状态,无论是富裕还是贫穷,在对待事情上都存在极端和敏感的思考和行为模式,这样的人群如果没有一份合理的法律来抑制他们的暴躁,还会存在更多的被害人不敢发声自己所遭到的侵害。

其五,无处避险。

这是导致安汐羊绝望的最终原因。

在这方面制度发达的国家,它们为了尽可能避免家暴,当家暴妇女自愿走出家暴、可又被施暴者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政府会提供临时的家暴庇护所----受到虐待的妇女可以带着自己的子女在这里暂时居住,庇护所有门禁时间,会有持枪警察二十四小时守卫,庇护所内会提供相应的食物、现金和社会志愿者以及律师等能够帮助到受害人的服务,并给予父母和她的孩子庇护到确定相对安全的时刻。

而在国内,这些都没有。

仅有的法律援助中心供不应求,因为缺少薪资的补贴,愿意去工作的不过是一些没上过法庭的新手律师,面对基本拿不出钱的当事人,自身捉襟见肘的小律师甚至开庭前都未曾见过当事人一次,基本做不到有效辩护。


分卷阅读328(1/1),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