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沙城地处南瞻部洲中南部,没有北国的严寒,海风也吹不进来,气候湿热潮闷,当地人都有吸食辣椒的习惯,用来缓解气候的煎熬。
许小仙进了一个叫‘丫丫’的小面馆,要了一碗红烧肉面,和一份沙城醋鸡,一碟煮花生,拌了些剁辣椒在面里细细品尝。
面馆不大,兴许是过了饭点,食客也不多,三三两两几个人,味道却是一等一的上乘,尤其是那一碟蒜蓉剁辣椒,微辣微酸还香脆,最是勾起五脏六腑庙的激情。
老板兼厨子是一个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岁月或多或少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却并不妨碍她原本就清秀精致的五官,和鼓鼓荡荡的胸脯,依旧能吸引不少男人。
跑堂的小二,是个清秀靓丽的丫头,十一二岁,光看五官就能肯定她是半老徐娘的闺女,兴许长大了也是不俗的小美人。
许小仙吃完红烧肉面,又将沙城醋鸡和煮花生吃了个七七八八,他吃得慢,小丫头一直津津有味的远远看着。
许小仙抬头看了一眼小丫头,小丫头慌张的移开目光,许小仙放下竹筷,摸了摸肚子,轻笑道:“帮我煮一壶茶来。”
小姑娘一愣,随后扯着嘴角露出洁白的牙齿,轻声道:“公子,您想细茶粗吃,粗茶细吃,咱这里可没有上等茶具可以煮。如果公子不嫌弃我娘亲亲手采摘的明前小叶绿茶,丫丫倒是可以免费为公子泡上一壶。”
丫丫?
许小仙会心一笑,掏出一张银票轻轻搁置在桌面上,笑道:“那就麻烦丫丫姑娘了。”
小丫头眼尖,隔着老远便看清楚了银票的面值,使劲摇头,慌张道:“公子这百两面值的银票,咱小店可找不开。”
许小仙撇了撇嘴,将桌子上银票向前推了推,撇开话题,轻声道:“听说沙城每月十五夜都有花灯看,丫丫姑娘可会做花灯?”
有一种年龄,一说到自己喜欢的人和物,总会打开心扉里的另一扇窗。
就像是嗅到样槐树上花香的小蜜蜂,瞬间会从窗子里飞出去。
“丫丫,会的,老会了!公子等等,丫丫这就去拿给公子看。。”
唯美鼻尖依稀有些俏皮小雀斑的小丫头,咧嘴一笑,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齿,挺着‘小禾才露尖尖角’的小胸脯,转了一圈,才欢呼雀跃的往后堂跑。
许小仙扬了扬眉角,捏了一粒煮花生剥开壳,放到嘴里,细细咀嚼。小丫头轻笑时微微抽动的小鼻尖,就像是春风化雨般让人神清气爽。
那一股一直被旱魃尾随的烦闷,瞬间烟消云散。
许小仙和丫丫的对话,半老徐娘的小娘一直看在眼里,听在心上,没有像寻常那样去呵斥小丫头,在客人面前的不恰当。
女人,看着女儿的背影,浅浅抽动嘴角,沏了一壶小叶绿茶,放到许小仙桌上,脆生生的行了个万福,马上退回柜台里。
她不去看桌上的银票,更没敢去偷偷近距离瞟一下这个比女人还漂亮的年轻男人。
哪怕一眼。
她身处闹市,虽不富贵,却识人无数,阅历非凡,虽说没有见过九卿一级的权贵和一掷千金的豪门富家子弟,依旧见多了三教九流的人。
寻常男人见了自己,多少会借着酒意,多瞟一两眼,或是说上两句荤话,他却给她一种心安的感觉。
于年龄无关。
至于老人所说的‘相由心生’,他也没有到这个年龄,但就是心安。
兴许是他唇红齿白,面相阴柔,又不带半点脂粉气,让人心安吧。
许小仙沏了一杯清茶,稍稍吹冷一下,浅尝一口,微苦,还带着泥土的芬芳,回味不多,却依旧有丝丝甜味。
品茶如同写字,心静则茶甜,心乱则字废。
许小仙刚放下茶杯,小丫头便提着五六盏花灯前来,大拉拉的坐在许小仙对面,带着一脸希冀的递给许小仙一只花灯。
许小仙站起来伸手接过,这是一只八面花灯,精致雅观,没有太多镂空繁复至极的花纹,仅在每一个面,描上了诗句。
许小仙将花灯每面细细的看了一下,是北周王国,一个诗词大家的诗句。
《春灯》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心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到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看着诗词,许小仙心神一紧,稍稍皱眉。
词句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字体给他的感觉,许小仙却有一种丧心病狂的熟稔。
字体方正,一笔一划都很整齐,但是连读一行,就有种置身千军万马中刀剑齐鸣的感觉,更像是大河滔滔东去的无匹气势。
儿时,许小仙练习楷书,老道人李大牛想用一笔阳刚,养许小仙那一身阴柔气,就是用的这种方法。
弃心中中正平和不用,反行其道的只求策马奔腾,一气走龙蛇。
许小仙肯定,眼前这个丫头,是个难得的剑胚。
小姑娘满脸希冀的看着许小仙,自然捕捉到他眉角间的一丝变化,小丫头小心道:“公子喜欢么?虽然不是上乘的宣纸裱的,也没有画上花鸟虫鱼,但这一盏却是我和娘亲最喜欢的呢!”
许小仙洒然一笑,轻声道:“喜欢得紧呢!灯好,字更好。远比那些只会附庸风雅,描龙附凤的花灯好上千倍不止。”
小丫头嘻嘻一笑,看了看许小仙,又回头看了看柜台里的娘亲,笑着又递了一盏花灯给许小仙,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