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绝望的王松,甚至可以预见到破产的那一刻,谁知道,在铁料的累积,达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赵信主动去销售了。
成绩喜人,大名府的300万斤,可以说是一个强心针,虽然这些只有,10万贯左右,可是却是直接的收入,这对于已经有些支撑不下来的铁匠作坊来说,是一个强心针。
这也只是2个月的量,如果长期下来,说不定,真的能够把大部分的产品销售出去。
工业化生产带来的低廉成本,也就是说,只要销售的数额是一半左右,就足以支撑整体运营,毛利润是一半。
可是这一次,加上大名府和枢密院2700万斤的订单,总数直接奔100万贯去了。
要知道,目前整个铁匠作坊,一个月的花费,也就是百万贯左右,其中自己销售的数量大概在10万贯到15万贯之间,加上这么一点,只要一个月,完成这些订单,大概会有10万贯的盈利,这还不说那些产品,铁料和成品,这些也是钱,只要能够销售出去。
可是在赵信来说,并没有打算用一个月生产这么多,他直接把产量推升到了的400万斤一天,也就是说,最多7天的时间,他就能够把这一笔订单完成,这其中,枢密院的1500万斤,是首当其冲,提前需要完成的。
4天时间,赚到50万贯,7天的时间达到100万贯,这是很难以想象的事情,却是真实存在的,这种冲击力让王松已经没办法去想了,接下来,更大数量的订单还在后面的。
未来一年的时间之中,仅仅是大名府都可以提供8000万以上的订单,加上中枢帮助的那些,可能有3亿斤,也就是说,千万总量,平均到每一个月里面,单纯这个,就足以支撑整个铁匠作坊的发展了。
以前看起来是一个花钱机器铁匠作坊,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印钞机,还是那种特大号的,不停印制的那种,变化之快的,让他应接不暇的,到现在还恍若梦中么?
听着王松的激动无比的讲述,赵信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这才是哪里跟那里的。
虽然使用了催化剂,也使用了一些工业化的方法,可是炼铁炉就是炼铁炉,对他的改变,根本无法跟大型高炉相比,单纯一次出的钢的数量和使用的人力,都大大的超过。
本身赵信还估计,要使用高炉的话,成本能够降低到8文左右,可是有了这些催化剂,还有一些总结出来的炼铁心得,铁的价格,很有可能会降低到4文,甚至是3文的程度。
至于产量,一个差不多使用10万劳动力的炼钢厂,年产量不足百万吨,恐怕是一个笑话,一个人的产能不过是10吨,这也太差了,差不多要达到50吨才算是的基本达标的,100吨以上,甚至是二三百吨,那才算是正常。
这些事情,对于这个时代的王松来说,有些虚无缥缈了,工业化大生产可怕之处就在于此,当生产环节,提高到非常高的程度的前提下,销售和应用的环节才是关键,一倍以上的利润,也就是在现在使用使用,未来当产量真正的激增的时候,毛利能够保持三分之一,已经非常可怕了,也就是说,3文的成本,卖到4文,已经是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