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没事了,自然要商讨谁去接任太原宣抚使一事,大臣们都不是傻子,就连童贯这样爱捞军功的人都跑回来了,足以说明太原的形势危急万分,如果去了,很可有可能就回不来了。一时间,大庆殿内静的可怕。
宋徽宗坐在龙椅上,望着下边百十位大臣,最低的也是红袍四品,脸色开始渐渐潮红,猛然间,狠狠的拍了一下龙椅,咆哮道“尔等皆是国之大臣,现如今外患在前,却无一人敢去,朕要你们何用!”
“臣等最该万死.......”
无论皇帝有多么的愤怒,大臣们就是不吱声,被罢官也比去太原送命强,宣抚使一职虽然权利极大,但那也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换来的,说不得一不小心就送了命。
李纲冷眼旁观了许久,见国家危难之际,居然无人上前,当即站出来,振地有声的说“启禀皇上,微臣愿意前往太原主持大局,还望圣上恩准。”
宋徽宗眼前一亮,随后激动的说“李爱卿愿意去主持大局?”不料李纲还未说话,站在前面的白时中站出来,“启禀皇上,臣认为李大人前去,非常的不妥,宣抚使一职,历来节制两路以上的军政大权,非朝廷重臣不得兼任,而李大人不过是一个少尹罢了。”
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按照品级来说,李纲确实没资格担任,宣抚使并非固定的职位,而是发生重大事情时,朝廷才会设置宣抚使一职,一般都是三品大员以上才能担任的加衔。
原本还有些激动的宋徽宗,闻言叹了口气,“爱卿之心,朕已所知,只是此事过于重大,非常人所能担任,还是退下吧。”等到李纲无奈的退下后,宋徽宗才悠悠的说道“家贫思贤妻,国难思良将,古人诚不欺我啊.....退.....”
“皇上且慢!....臣有所奏!”枢密院事蔡攸站出来打断道。
宋徽宗眉毛一挑,“哦?爱卿所奏何事?”
“回皇上,臣推荐一人前去。”
宋徽宗感觉非常的诧异,立即问道“爱卿所说何人可担此大任?”
满朝上下不光宋徽宗疑惑,就连站班的众位大臣,也是非常的疑惑,不知道蔡大人要把谁送去太原这个大火坑。随着蔡攸把杨凡的名字念出来后,众人恍然大悟,原来是他,只是皇上能同意吗,众人心里渐渐升起了疑问。
果然宋徽宗神色一变,迟疑的说道“这个恐怕不行吧,杨卿现如今回了南方,再说他年纪还过小,不宜担任此重要职务,”心里也是暗自恼怒,蔡攸说谁不好,偏偏要把自己的爱将送去火坑,如果换成另外一个人,宋徽宗或许会非常的高兴,但是自己得意的爱臣就不行了。
往常最能体会圣意的蔡攸,不但没有注意皇上那一抹不快,反而义正言辞的说“回皇上,臣认为太原宣抚使一职,非杨凡莫属,此人年纪虽小,但是能力却非一般臣子可比,据臣所知,光是其创立的汴梁兵工厂,半年的收入就达几百万两之多,真可谓是生财有道矣,而且其麾下千牛卫,战力之强悍,非常规禁军所能比拟,所以没有人,比他更合适担任太原宣抚使一职。”
蔡攸这边刚说完,其党羽纷纷下跪喝道“臣等附议!”
看着跪了一半的大臣,宋徽宗也有些为难,于情,宋徽宗并不希望把爱臣送去太原,于理杨凡的确适合担任太原宣抚使一职,同时也是其正式进入,朝堂重臣之列的台阶。一时间有些左右为难。
作为老师自然不能让学生赴险,李纲再次站出来说道“启禀皇上,臣认为杨将军并不适合去太原,其年纪过小,恐难以让太原官场服众,倒是枢密院事蔡大人,无论资历还是经验都更加的合适。”
蔡攸脸色一变,暗骂一声多事的老匹夫,脸上却悲苦的说“李大人说的哪里话,本官自然愿意为皇上分忧,看见皇上着急,我比谁都难受,可是前些日子痣苍顽疾又犯了,连路都走不了几步,哪里还能去太原那么远的地方,还是杨大人合适,年轻就是好啊.....”说完话,还不忘冲众臣拱了拱手,顿时引来一帮党羽的附和,“蔡大人劳苦功高,毕竟身体不如以前了,怎么可能再去太原呢,那么不是要命了吗.......”
宋徽宗听着嘈杂的争吵,头痛欲裂,强行平复下来后,才示意众人闭嘴,顿时朝堂为之一静,这才问向李邦彦,“你是宰相,不知道是何意见?”
李邦彦犹豫了一下后,才恭敬的说道“回皇上,臣认为蔡大人所言甚是。”一句话就站在了蔡攸那边,毕竟两人之间还有着合作,旗下的党羽纷纷上奏表示赞同。
尽管朝堂之上皆是赞同声,宋徽宗却依旧没有下定决心,最后看了一眼沉默的高俅、张邦昌,童贯、便沉声说道“此事容后再议,退朝!”说完一甩袖子,便大步离去,留下面面相窥的众大臣。
回到坤宁宫后,宋徽宗屏退了宫女,一脸疲惫的躺在床上,冲着王皇后说道“今日朝堂之上,李邦彦、蔡攸、白时中等人,太让朕失望了,一个太原居然没人敢去,偏偏要让一个孩子顶上去,怪不得恒儿会看不惯他们,一点担当都没有。”
显恭皇后坐在下首,替其按着脑袋,轻声一笑“他们的品性,皇上多年以前就了解了吧,还有什么可气的呢,如今金人对我大宋虎视眈眈,必须要扶持几个能堪大用的栋梁之才了,不然指望外面那些人,是指望不上的。”
宋徽宗深有同感的叹口气,李邦彦之流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