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人物简介 4  八仙演义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4)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dmbook.cc/69346/13.html

以下内容来自网络搜索

一、王薄起义的历史背景

说到历史背景我们需先从整个隋朝谈起,隋朝,在我国的历史上,它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一共经营了37年,经历了三代皇上,隋文帝、隋炀帝、隋恭帝。隋恭帝,是一个破落的过渡时期的皇上,这里我们不准备详谈。隋文帝杨坚做了24年,,隋炀帝杨广做了12年。隋朝的建立用忠君的思想来说,它本身就不正统、不正宗,因为它的开国不是隋文帝自己打下来的天下,他是篡权窃取的王权。不过,这位窃国的皇帝,自从当了皇上之后还算不错,为政还算有一套,曾做了许许多多与人民有益、与国家发展有益的事情,因为他毕竟是一代开国皇帝,开国皇帝大都是这样,比较清明。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首先统一了国家。当时北朝已是北周,然而南朝还有陈,他必须灭掉陈才能统一国家,于是他用了8年的时间,由公元581年到公元589年,灭掉了陈,统一了国家。

第二,他对国家体制实行了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置了三省六部,设最高长官为宰相,那么在地方他合并了郡县,原来地方官制有sān_jí,有州、郡、县,现在他把郡和县合并了,变成了州县两级,即使有些地方还叫什么郡什么郡,但是它的建制实际上就是县,就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市,这样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地方严加控制。

第三,他正式实施了科举考试制度,他废除了魏晋以来的推官制度,从此门第不分高低,只要有才,通过科举考试,穷人也可以一步登天,也可以去参加政权,这不能不说这是一种进步,这是一种文明,这在当时乃至今后各朝,都是最公正的推官制度。所以说这个科举考试制度的实施,一直沿用到清朝。

第四,在农业上,他一度实行了均田制、减赋税,减轻农民的负担,当时的国家比较安定了,这就出现了史称的“开皇之治”。第五,开凿大运河,这个问题分利弊两说,从利上来讲,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州,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南至余杭,现在的浙江,全长四五千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这大大促进了南北的交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这是历史上的一个贡献。从弊上讲,它征发了几百万的劳役,是既劳民又伤财,劳役者深受其苦,民声怨愤,当时死人无数,残酷程度可以说是仅次于历史上秦始皇修筑长城,所以说历史上曾对这事有这样评价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这就看出这事有人褒有人贬,是既有利也有弊。

但是到了公元605年,杨坚的儿子杨广继承了皇位,这就是隋炀帝,隋炀帝是历朝历代最有名的几个暴君之一,在他执政以后,政治上开始走向**,实行残暴的统治,极力的榨取民脂民膏,供他自己奢侈的生活,他在位一共十二年,尽做了些祸国殃民的事情。

第一,他也修运河、筑长城,但是他更是不顾人民的死活,他征调了民夫百万人,就死掉了五六十万人,死了一半还多。

第二,他为了自己的挥霍,营建东都洛阳,新的宫殿,豪华宫殿,每月他就征调民夫200多万人,也是死者不计其数。

第三,为了炫耀富足,他在秋冬两季树木的花叶凋零时候,他就让人用彩色的绸缎制成花来装扮树木,甚至树木的树干、树枝,他都让人用丝帛缠绕,人民却衣不遮体。

第四,隋炀帝曾多次带领大批的后妃、宦官队伍巡游全国,从东头洛阳出发,到达江都,就是现在的江苏扬州,随行的船只,竟达五六千只,船队的长度能达二百余华里,动用的民夫,拉船也就是纤夫,能达八万人之多,并且所到之处,地方还得准备上好的贡品和食物,这样人民是深受其痛苦,苦不堪言。

第五,隋炀帝不仅如此,他还好战,穷兵黩武,就在大业六年,也就是公元610年,他厉兵秣马,准备发动对高丽的战争,高丽也就是现在的朝鲜,养马就在山东,什么是养马,不是光在这里喂喂马,而实质上就是在山东招兵买马,一切的军粮、,船只、马匹等等的军事设施、军械都要在山东准备,史书是这样记载的:诏山东置(军)府,令养马以供军役。他不顾人民的死活,仅举一例就可以看出:在东莱,(就是我们现在的山东莱州市)海口监造船只,征发的工匠、民夫、不仅仅受到官吏的监督和打骂,不敢休息,甚至白天黑夜都要泡在水里干活,以致腰以下都生了蛆,所以死者是十之三四。他准备那么的军需,需要大量的钱财,那就必须在山东人民身上大肆搜刮,增加赋税,增加徭役,而当时我们山东人民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山东当时和河南这一带,正遭大灾,先是天旱,后又发大水,且有瘟疫,当时仅我们山东就死了五六十万人,史书上有这样记载:大业八年,大旱、疫、人多死,山东尤甚。还记载说:民相卖为奴婢。也就是人民互相卖,这里说互相卖就是说卖儿卖女卖妻子,给人家去当奴役,当奴婢。这样沉重的徭役负担,加上连年的灾害和征战,致使我们山东人民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官逼民反,于是一场疾风骤雨般的农民大起义就在山东酝酿起来,这就是王薄起义的整个社会背景。

二、讲王薄起义的过程、规模及其影响

就在王薄起义以前,也就是大业五年,公元609年,


主要人物简介 4(1/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