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很好。
柿子树绿萼玉瓣的刚刚开花,阳光灿灿烂烂地从不是很浓密的叶子穿透下来,万古不变地洒落在石垓地上,斑斑驳驳的,似乎给青黑相间的石垓地涂上一层金色的网纱。
石垓地是一方平整的场地,长约有四五丈,宽约两丈,由河边采集的青黑色的青河石铺砌而成。
石垓地靠近晒谷坪一侧种着三棵大大的柿子树。柿子树头摆着十八只也是由河里采来的大青石墩。
石垓地的柿子树头是桂子坑村民聚集的地点,这些被时光打磨得光滑发亮的大青石墩就是供人就坐的凳子。
每当月明星朗的晚上,结束了一天的劳碌的村民吃过了晚饭,洗去了一身疲倦,便打着干竹子扎成的火把,踏着茫茫的夜色,聚集到这块石垓地来。
他们往往都会来得早一些,因为来得早的可以占着大青石墩,来得晚的只能直接踞坐在旁边石垓地上,就着漫天的星光和唧唧的虫鸣,男女老少一起热热闹闹的,或是讲古,或是论今,直到夜深人才散去。
白天杂货郞来村里了,就坐在大青石墩上,借着柿子树的树荫歇一口气,然后拿出铁凿小铁槌,笃笃叮叮地敲起来。
村里的男女老少闻声从四面八方赶来,吵吵嚷嚷地围在杂货郞的担子边上,或是卖或者买。
直到村民换回如愿以偿的日杂用品,村姑买到称心如意的女红头饰,村童拿到了心满意足的糖饼玩具,这才最终欢天喜地地离开。
石垓地的一侧是平坦的晒谷坪,另外一侧就是桂子坑常见的那种低矮的带天井的瓦房。
从面临石垓地的窗户望进去,有一张简陋的书桌。
书桌上整整齐齐地堆着不少的书,一个平平常常的乡下少年正就着明亮的天光当窗读书。
这个乡下少年叫宋大财,自小就没有了爹娘,是他在天荒地矿上挖矿的三叔公把他拉扯大的。
据说宋大财这人有些奇特,当年在他阿娘肚子中足足呆了十一个月才出生。
但他人很聪明,喜欢读书,又肯下苦功,更不贪玩,读书考试都极好,好到连桂子坑村里的人都觉得是该轮到天荒地出个人才了。
他的三叔公宋老三对此极为自豪,对这个侄孙子极好,连宋大财这个名字都是他起的,虽然很土。
桂子坑村里流传着一个笑话,就是关于宋大财这个名字的。
不知道说是哪一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宋大财当时还是个七八岁的小孩,宋老三跟他打赌,明天早上,他能比叔公早起的话,就给他钱。
其实大年初一本来就有给小孩子发压岁钱的习俗。
宋老三惠而不费,就是想借他侄孙子的好名字在大年初一讨个吉利。
他想,当宋大财早早来敲门的时候,只要问敲门的是谁,到时宋大财必定会回答:“宋大财。”
宋大财的谐音就是送大财,大年初一开门,就送大财来了,这多吉利啊。
宋大财这小家伙惦记了一个晚上,好不容易等到大年初一,一早就爬起来去敲叔公的房门。
宋老三早就在房里等着了,听到敲门声,就知道这小家伙来了,明知故问地大声问:“敲门的是谁啊?”
宋大财果然大声应道:“宋大财!”
送大财!好福气,好兆头!宋老三喜气洋洋地开了门。
“叔公你完蛋了!这回你要大大破财了。”洋洋得意的小家伙一进门就大喊,“我起床比你早!给我钱!”
这下可好了,大年初一来个完蛋了。
当宋老三黑着脸给了他压岁钱后,这小家伙高高兴兴就往外跑,边跑边喊道:“叔公破财喽!宋大财走了!”
这下可更好了,破财不说了,最后还送大财走了。
这个笑话不知是真有其事还是编出来的笑话,但宋老三并没有从宋大财这个名字中得到财运确实是真的。
他这么多年来,依旧得为爷孙俩的三餐一宿,而辛辛苦苦地在暗无天日的矿井之下挖着黑不溜秋的矿石。
这时宋老三就到天荒地矿去了,宋大财就像平时一样继续静心看书。
忽然,门被推开了,一个长得远远比他帅气,却又是带着一丝痞气的少年走了进来,就冲他叫道:“大财!”
宋大财抬头看了一眼这少年,说道:“庞旭,你先等一下啊,让我看完这一节,再跟你说话。”
庞旭是他从小玩到大的玩伴,倒是不用客气。
宋大财说完,又低头专心看起书来。
见宋大财要读书,庞旭不敢打扰他,就在他后面的床上坐下了。
等了一会,他觉得有些无聊了,只好站了起来,在宋大财的桌子上抽了一本书,又坐回床边翻开来看。
但是他心猿意马,怎么也看不进去,看一眼书,又看一眼宋大财。
宋大财却是专心致志地看书,似乎根本就没有看见他似的。
庞旭百无聊赖地等了一会,见宋大财似乎一时半会看不完,于是丢下书,又到屋外兜了一圈,再转了回来。
他觉得宋大财什么都好,就是太好学了些,太用功了些,一看起书来,就没完没了。
他要不是惦记着要跟宋大财做个交易的话,早就溜掉了,现在没办法,只能等着。
于是他又在宋大财的床边坐了下来,无聊地拿起了书,胡乱翻着,一个字都没有看进去。
宋大财看完了一节,抬起头来,问道:“庞旭,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你要不要喝水?”
庞旭